省房協即將于本月13日發布的2010年《廣東房地產藍皮書》表明,2010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斷出臺調控政策的背景下,省內大部分房地產熱點城市業界對年內前景審慎樂觀。預測在宏觀經濟向好、市場供需大體平衡的態勢下,地方政府增加土地供應,社會保障住房源源入市,對緩解剛性需求、穩定社會預期起積極作用,市場總體走勢呈現平穩,樓價有所起伏但相對“安定”。
全省開發投資將穩步回升
《藍皮書》分析認為,在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下,廣東經濟企穩回升態勢明顯,企業家信心指數處于上升通道,全省新開工項目儲備充足,有利于促進投資保持可持續發展。2009年以來商品房銷售暢旺,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迅速回籠,新開工面積降幅比上半年收窄了41.5個百分點,預測2010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將穩步回升。
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土地供需矛盾在短時間內難以解決,部分投資項目受實際工作中征地拆遷補償等問題影響,項目推進較為滯后,而2010年亞運會期間,廣州市所有建筑工地將停工較長時間,對投資增長帶來不利影響。
廣州上半年成交將減少
2009年廣州市十區去年一手和二手住宅成交面積和成交金額大幅增長分別為均創歷史最高紀錄,特別是二手交易同比分別增長1.1倍和1.3倍。12月廣州十區一手住宅成交均價達到11263元/平方米,市中心區的二手樓價也以僅2000/平方米的差距相伴走高。
《藍皮書》預測,廣州市在2010年上半年市場成交將有所減少,
價格隱性回落,下半年市場不確定性較大,企業應加強監測。
《藍皮書》分析,廣州未來10年“三舊”改造將盤活低效用地達74平方公里,頭5年就可騰出28平方公里低效用地,超過近十年的住宅土地供應量,可改善中心城區住宅的供需矛盾。
深圳二手樓價先行調整
2009年深圳一手房成交70074套649.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超五成,9月后深圳房價更是進入均價20000元/平方米時代。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逐步削弱,珠三角外向型企業出口向好,非戶籍置業者購房支付能力增強,加上今年內將有2.23萬套保障性住房投入建設,占到2009年全市住房交易總量的約10%,對緩解剛性需求起較大作用。
《藍皮書》預測,2010年深圳樓價相對穩定,對住宅的剛性需求和購房者較強的持有能力,是支撐市場的重要力量。二手交易市場觀望情緒加重,價格短期內可能維持現有水平,但下調概率加大。
二線城市總體平穩發展
《藍皮書》預測,2010年惠州土地市場將逐步降溫,地王現象不再。新開工面積將在2010年上半年形成有效供給,舒緩市場需求,樓價短期內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間,但沖高勢頭減緩。
《藍皮書》還預測,2010年下半年,江門正是大量新產品集中上市高峰期,將出現短暫的供大于求時期,房價略有調整,全年會出現小幅波動。2010年中山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在550萬平方米左右,成交均價同比增幅在15%-20%之間。東莞2010年上半年房價將呈現上漲,剛性需求在下半年走緩,供求達到平衡。珠海2010年樓市將呈現價量穩定的特征。
70個大中城市2月房價同比上漲10.7%
漲幅廣州排第三
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公布了1—2月全國房地產運行統計數據,數據顯示全國70個大中城市樓市繼續上漲,2月份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0.7%,漲幅比1月份擴大1.2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9%,漲幅比1月份縮小0.4個百分點。
分地區看,與去年同期相比,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均上漲,其中漲幅最大的6個城市是:海口58.4%、三亞56.1%、廣州22.7%、溫州21.3%、北京和金華16.9%,漲幅低于1%的城市只有唐山,為0.4%。
【同致誠評論】目前高漲的房價已經遠遠普通大眾的購買能力,一城市房價的飛漲,不僅阻礙經濟的持續發展,特別容易導致一線城市人才的流失,同時也影響到了社會和政治的穩定。
2009年,廣州市房價同比上漲了22.7%,位居全國第三,深圳市則在9月邁入了2萬元時代,省內二線城市房價也出現了一定的上漲趨勢,但相對理性、平穩。房價高漲的同時,居民收入并未出現相應幅度的上漲,房價收入比持續擴大,顯示的房地產泡沫成分加大,房地產市場風險也加大。
2010年伊始,廣州市出臺了一些列加大土地供應的政策,如“三舊”改造,加大保障性用房等一系列措施,在盤活城中村低效用地的同時,加大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設,改善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問題,緩解中心城區的住宅供需矛盾。同時,2010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遏制房價的快速上漲,隨著住宅供應的加大,保障性用房的增加,以及房地產新政、信貸政策等的影響,市場可能逐漸恢復平穩,房價有一定的下降空間。